主要是利用 “BikeCalculator 網站的 POWER from Speed, Metric units” 計算網頁將自己數值填入換算出功率值。
在平路上因有風阻的關係,變數較多且不易評估,建議是用一段 20~30 分鐘的純爬坡做為個人計時,將平均速度及你個人資訊記錄下來填入後,即可得到你自己 “可能的”功率值,時間若剛好在 20 ~ 30 分鐘之內,也可做為 FTP 值。
頁面上資訊,可以填二個資訊同時計算 |
填入的參數說明 |
比較難確認的可能是坡度,這裡的坡度是指這段路上的“平均坡度”,請注意是平均,這個數值可由具 GPS 功能的碼錶中取得路段資訊再填入。
爬升高度則是一般錶頭即有(填山頭高度也 ok),溫度的誤差有限,故參考環境溫度填入即可。
轉換損耗 - 可參考小弟另一篇文章(BikeCalculator 與實際功率計上的差異),可以先定在 95%。
填完後,就會直接計算出你跑這段路所需要“平均功率” <== 特別強調是平均喔!
OK!回過頭來,對於一個想要進行功率訓練的人,這個平均功率有意義嗎?我個人是認為沒意義,想知道自己在同一段路上有沒有變快,看時間就知道了,怎麼會需要看功率。
再者,每個人能輸出的功率區間及時間不一定相同,如果輸出時間加長或縮短的狀況下,其實功率值是會變的,要估算的準,還要有一些經驗才行。不如實際騎一次!哈
這個平均功率我個人是用在預估一段未知路線上的可能所需時間,這讓我估算幾點可以回到家吃飯,以避免誤判情勢造成家庭失和呀!XD
※未知路線上的距離及平均坡度需由其他人的資訊提供
※30分鐘平均功率或許可以代表你的 “FTP” ,但不代表你 60分鐘一樣可以輸出這麼大的功率值
※網站上還有其他的計算方式,輸入值大同小異可以參考說明自行填入資料玩玩
其實我是這個網站玩到很熟之後,才決定買功率計來使用的,用於自我訓練之上,即時的功率和輸出時間才是有參考的價值,加上 TSS、TSB、CTL 等體能管控的輔助資訊,才能夠讓自己騎的更健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